“孩子在家里面看电视,看到20分钟的时候突然把头侧对电视,这是怎么回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诊室里,一家长焦急地拿出手机,播放在家录制好的视频。

    “这是电视看太久染上的‘电视病’!”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潘美华教授给孩子做完视功能检查后,叮嘱道:“少看点电视!”

潘美华院长为孩子检查视力

 暑假来临,孩子们终于从繁重的学业中暂时解脱,不少孩子喜欢“瘫”在沙发上,盯着电视一看就是大半天。一个暑假后,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看着看着,头歪了,身子斜了,甚至有时还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

    不少家长以为这只是孩子的坏习惯,提醒两句便不再在意。殊不知,这可能是“电视性侧视”(也称“侧视症”)发出的警告信号!

侧视病:看电视的“专属病”

潘美华教授在日常门诊中发现,每年暑假过后,儿童斜视、弱视的发病率都会呈现一个小高峰。这其中,很多孩子都有暑假长时间看电视、电子产品的经历。

侧视病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看电视而引发的暂时性斜视。它不是一种器质性眼病,而是一种功能性的、行为性的问题,多见于发育中的儿童。

豆包AI

为什么看电视会看成“侧视”?

“沉浸式”观看,忘记自我调整:

    孩子们沉浸在电视内容中,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尤其是歪着头、斜着眼),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忘记了自我调整。

屏幕位置与坐姿不当:

    电视屏幕不在孩子视线的正前方,而是偏左或偏右。孩子为了看得更清楚、更舒服,会不自觉地歪头、斜眼,用一只眼睛主导来看,长期如此形成习惯。

儿童眼部肌肉仍在发育:

    相较于成人,儿童的眼球和调节肌肉更为娇嫩,更容易因长时间疲劳而出现功能紊乱。

家长如何初步判断?这里有方法!

“家庭自查法”:家长可以有意坐在孩子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交替遮盖孩子的一只眼睛,观察几分钟。

 

如果遮盖某只眼睛时,孩子出现明显的烦躁、抗拒,或者头位偏斜得更厉害,说明他可能正在用主视眼吃力地观看,未遮盖的眼反而是“偷懒”的侧视眼。

观察日常细节:孩子不仅在看电视时,甚至在看书、看手机时,是否也经常出现头位偏斜、眯眼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来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做一次专业的视功能检查。

别慌!侧视病可防可治

好消息是,大多数“电视性侧视”属于间歇性、功能性问题,通过及时干预和纠正,是可以改善和治愈的。

1. 改变观看习惯

遵守“20-20-20”法则:每观看电视20分钟,就抬头远眺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

 

2.端正坐姿

确保电视屏幕中心与孩子的视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保持2.5-3米以上的观看距离。

 

3.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远眺,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4.来院检查,科学矫正

全面检查:通过专业的眼位检查、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等,判断侧视的性质和程度,排除器质性斜视。

视觉训练:针对功能性问题,视光师会制定个性化的视觉训练方案,帮助孩子增强双眼协调运动的能力,打破“侧视”的坏习惯。

配戴眼镜:如果检查发现存在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精准验配眼镜是基础,能从根本上减轻眼睛的负担,侧视情况也会随之改善。

豆包AI

厦门眼科中心专家提醒:

孩子的视觉系统在6-8岁前处于黄金发育期,同时也非常脆弱。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功能性眼病,早期干预效果极好,一旦拖延,可能发展为难以逆转的恒定性斜视,甚至影响双眼视功能(如立体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开学前,不仅是作业的“冲刺期”,更是孩子眼健康的“关键矫正期”。暑假余额不足,给孩子的眼睛做一次“体检”吧!及时发现“侧视”等暑期用眼过度的后遗症,还能为新学期储备清晰视力,让孩子以最明亮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转载:厦门眼科中心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