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特邀英国卡迪夫大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院研究所主任、我院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的Andrew Quantock教授来访交流,与我院专家团队展开深度学术对话,共同探寻眼表与角膜病临床科研的新突破与发展路径。

我院专家团队与英国教授合影

交流活动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眼表及角膜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主持,罗顺荣副主任、林育安医生及科研团队全程参与。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围绕眼表角膜病领域的研究课题,依次进行成果汇报。刘彦博博士后以《The Antifung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OBSM in Fungal Keratitis》为题,聚焦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深入探讨了新型药物OBSM对常见致病真菌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在耐药性真菌感染及深部角膜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金柯博士后分享的课题《The stud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neutrophils and their subse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jogren's syndrome-related dry eye disease》,系统探讨了中性粒细胞在干燥综合征累及眼部病变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该工作不仅为理解此类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筛选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李涵乔硕士汇报《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TSA-9项)与干燥综合征干眼(SSDED)的相关性研究》,主要探讨TSA-9项在SSDED中的临床价值,通过分析TSA-9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为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免疫学依据与思路;刘苗苗硕士分享了《枸杞碳纳米量子点(Ly-CDs)治疗干眼症》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探索枸杞源性碳点成为低毒、多靶点眼表抗炎纳米制剂的应用潜力,为干眼症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Andrew Quantock 教授对各项汇报逐一进行专业点评,从学术规范与临床转化等角度剖析课题优势与改进空间,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他充分肯定了厦门眼科中心在眼表角膜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实验设计与数据解读等方面给予了宝贵建议。

在互动讨论环节,吴护平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Andrew Quantock 教授就中西方在眼表疾病人群分布、药物治疗策略与临床观察差异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双方观点碰撞、思路交融,迸发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学术火花,为进一步优化眼表角膜病诊疗方案提供了多元视角。

照片1吴护平教授团队成员汇报1团队成员汇报2团队成员汇报3团队成员汇报4吴护平教授科研团队成员做汇报演讲

吴护平教授陪同Andrew Quantock教授参观厦门眼科中心眼健康科普馆吴护平教授陪同Andrew Quantock教授参观厦门眼科中心眼健康科普馆

此次交流不仅搭建了国际化学术对话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眼表角膜病领域的创新与经验共享。未来,厦门眼科中心将继续依托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学术团队的合作,全面提升眼科疾病的诊疗水平、科研能力与科普教育质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专业的眼科医疗服务,并为中国眼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转载:厦门眼科中心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