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照片吓坏了,怎么做完手术‘眼睛更斜了’!赶紧拍照发给您问问怎么回事儿?”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诊室里,一位家长焦急地把手机里的影像递给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潘美华教授。

潘院长看完复查报告,指征一切正常,瞅了眼递过来的手机,不禁莞尔:“您看,这是孩子从侧面拍的自拍,角度问题闹的乌龙呢。”

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在诊室里每天都在上演。对于潘美华来说,这些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要兼具细心、耐心、爱心。”

潘美华教授坐检查与教学

学生眼里的“六边形战士”

工作日的早晨,潘美华院长的诊室早已围满了学生和患者。她在与家长寒暄中快速了解病情,在检查病患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看诊要点:“病情有‘轻重缓急’,要快速判断患者目前最需要查的是什么,有目标有重点,才能避免‘开了一堆检查没查出什么’的情况。”

一名优秀的斜视与小儿眼科医生必须是“六边形战士”:“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既要快速查症,又要安抚患者情绪;既要判断家长需求,又要叮嘱医嘱。

潘美华教授向学生讲解看诊要点潘美华教授向学生讲解看诊要点

 

看诊时,潘美华院长注意到助理医师来不及根据就诊情况誊写病例,就接过病例瞅了一眼,马上找到“病灶”——“病历不仅是医疗记录,更是临床思维的体现。主诉要精准,现病史要条理清晰,检查结果要归类有序。”

“这份‘医生加密文档’是一份逻辑缜密的报告,要能让任何一个接手的医生快速了解患者情况。”她接过病历本,亲自上手示范。这种严谨的态度,培养了学生们科学的医疗习惯。

诊桌上,一个订书钉突然弹起划伤了手。潘院长面不改色,顺手拿订书机敲平钉口,继续工作——这个小小的插曲仿佛是她处理复杂病患举重若轻的隐喻。

潘美华为小患者检查

一杯咖啡,一坐一上午,只为远方而来的患者

“我的患者80%来自外地,人家大老远来一趟,就怕没听清楚,耽误治疗。”

潘院长说这话时,手边的咖啡已经从热放到凉。“对于你来说是相似的常见病例,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心都悬到嗓子眼了。”

每个坐诊日,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每位家长解释什么是“视觉中心点”“如何判断孩子还有没有斜视”“斜视手术是否成熟有无危险”“离焦镜要一直戴着吗”“早产对孩子视力发育会不会有影响”……直到家长“把心放平”,这么一坐就是三十年。

年轻的医生来取经:孩子手术指征明显,但家长一直犹豫是否做手术,能不能由主任出面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教导后辈,要洞察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判断是否是重男轻女的家庭?亦或是家庭条件一般?“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由于许多儿童眼病带有遗传特质,坐诊过程中,对兄弟姐妹出现相似病症,经济负担较重的“二胎家庭”,潘院长往往会建议使用家里老大用过的训练仪,为每个家庭个性化定制训练方法,为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这种从治疗疾病到全面关怀患者的转变,正是潘美华院长从医三十载的人物弧光。她从一位专注技术的医学生,成长为一位既保有技术精准度,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卓越医者;从关注眼球位置的“正”,到关爱孩子人生的“正”。

潘教授做检查

说话带“波浪号”的医生 守护孩子眼中的光

“医生阿姨,您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是黑豆豆呢?”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

“因为你眼睛有精神呀!”潘院长笑着回答,眼角弯成了月牙。

面对孩子,她是“说话自带波浪号”的医生——

“啊美(化名),你现在太美了!”简单的一句话,让患者笑逐颜开。

“点点到中间”、“宝宝,我们看亮亮”、“眼睛正正的”……这些童趣的话语充满了力量,给予患者术后恢复的信心。

再调皮捣蛋的小孩在潘美华的眼里都是个”小机灵鬼”,面对小患者,她总是笑盈盈的。“好孩子”、“真乖”、“表现得太好了”这些夸奖总是回荡在潘美华的诊室里。她的抽屉里总是备着一盒满满的玩具:小汽车、照相机、盲盒彩蛋。”“表现好的话给个小礼物”,她像魔法师一样变出各种玩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患者配合度和就诊效率。

 潘美华院长的“玩具法宝库”潘美华院长的“玩具法宝库”

8岁的龙龙(化名)右眼弱视500度,不愿意进行遮盖训练,家长拿他根本没办法,只能请潘院长出马。

“又不打针又不疼,就是遮个眼睛”“在学校遮着不好看,我们就回家遮,写作业的时候打开,玩游戏的时候戴上”“看不见我们可以听呀”“不戴的话之后就成独眼龙了”“以后考大学很多你喜欢的专业都没办法选择”……潘院长循循善诱,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努力”融化了龙龙的心,微微点头答应配合。

潘美华教授微笑面对患者

别看潘院长对待患者这么“温柔”,面对家长的疏忽,她也会展现严厉的一面:“复诊的频率,就知道家长重不重视”“弱视是有黄金治疗期的,13岁之后你再来看,神仙也没办法”…

“孩子的人生很长,过了年纪没办法挽回视力很可惜。”深知'儿童眼健康治疗黄金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次看似不近人情的催促,都是她为孩子争取光明未来所做的最大努力,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在她的诊室里,治疗的不仅是眼睛,更是心灵;矫正的不只是视轴,更是未来的人生轨迹。

潘美华院长用三十载光阴,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的“追光者”——她不仅追逐光线在眼内的折射角度,更守护着每个孩子眼中应有的光芒。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点亮希望之灯,温柔而坚定地前行。

 

转载:厦门眼科中心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