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

气温骤降,

还伴随着阵阵冷风,

这时很多人都慢慢开始发觉眼睛变得容易流泪,

或是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这时候,

不仅身上记得添衣,

也别忘了给眼睛“保暖”


这三种人 要更注意冬季眼病

01.学生、上班族:

冬天通常都伴随着干燥,容易造成泪液蒸发较多,加上户外活动减少,上班族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学生学习读书玩手机等长时间用眼,眼睛干燥得不到滋养,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形成干眼症

02.老年人:

冬季风大尘多,老年人的眼球结构很脆弱,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很容易“盯”上老年人。

老年人

03.糖尿病患者:

秋冬季节,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糖代谢紊乱,容易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的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


冬季更要关注这四种眼病

一、干眼

冬季比较干燥,泪液蒸发较多,加上很多人户外活动减少,经常宅在家中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

干眼

如何应对?

持续用眼四五十分钟后,让眼睛休息一段时间,看书、看电视等要保持正确姿势。

同时,一旦出现眼睛酸涩、疲劳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用眼,可用热毛巾敷眼调节。

 

二、迎风流泪

由于冬季天冷风大,对冷空气较敏感的人,眼睛受到冷风刺激,泪腺分泌能力增强,泪小管周围肌肉因为遇冷收缩,容易出现了“迎风流泪”现象,老年人由于泪腺和泪道功能退化更易患病。

老年人

如何应对?

部分人群本身患有泪小管阻塞、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等眼病,冬天受冷风的刺激,更会加重“迎风流泪”的现象,原因还需到医院做泪道检查才能确定。

建议大风天气减少出行。若要外出先做好眼部防护,戴上防风镜

 

三、青光眼

冬季气温低,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短时间内人的眼压会急剧升高,极易诱发青光眼。

患者会出现头痛、眼睛胀痛、视力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休息或睡觉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

但也正是这一缘故,青光眼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更有患者认为是患了感冒、肠胃炎等疾病,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头痛

如何应对?

有青光眼的人外出前最好有一个“温度过渡”阶段,如可以在楼道里呆一会儿,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

对于一些眼压不稳定、劳累或睡眠不足的患者,每两周复查一次眼压,每月复查一次眼底

 

四、眼中风

眼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变缓,血栓易形成,造成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即所谓的“眼中风”。

“眼中风”发作起来很危险,特别是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可能导致突然失明,如果发病超过4小时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视力将难以恢复。

眼中风

如何应对?

预防眼中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治疗各类老年病,避免过度疲劳及紧张,放松节奏,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

一般来说,眼中风在发病前有一些先兆,如眩晕恶心、一过性失明、眼前黑雾或波纹、视物模糊或重影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保护眼睛五个小技巧

1、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体质过敏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对眼睛健康造成伤害。

2、多眨眼睛,让泪液自动发挥“雨刷”作用,冲刷附在眼球表面上的粉尘和颗粒物。

3、平时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外出时可佩戴防护眼镜,减少眼睛附着微粒的可能,避免引起不适症状。

玩耍

4、在持续看书或工作一小时后,一定要注意停下来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避免过度用眼。

5、一旦出现严重流泪、眼睛有脓性分泌物,总是畏光、视力下降等情况,通过闭目养神还无法缓解,要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在寒冷的冬天,

除了身体要保暖外,

也要让眼睛“温暖”过冬。

 

转载:合肥华厦名人眼科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