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话题#39岁一千度近视加175度散光#引发热议。

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坎坷的求医经历:

1000度不能近视手术

39岁,近视超1000度,伴有175度散光,满心希望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摆脱眼镜的束缚,却先后在深圳和北京两家医院得到了令人沮丧的答复——

角膜厚度不够,无法做激光手术;前房深度不足,也无法做ICL晶体植入手术

这条微博像一盆冷水,泼醒了许多对近视手术抱有“万能幻想”的人。

它揭示了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医学真相: 原来近视手术并非人人可做 ,它有着一道必须严守的“安全红线”:

副标题

热搜中的博主,恰好撞上了两大主流手术方式的“绝对禁忌症”。这并非小概率事件,而是高度近视患者中常见的问题。

激光类手术的“铁壁”—— 角膜厚度不足 

激光手术(如SMILE全飞秒、LASIK半飞秒)的原理,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角膜上“雕刻一副镜片”。

角膜本身有一定弧度,手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其曲率,从而使光线重新准确聚焦到视网膜上。

近视手术实景

角膜厚度是决定能否做激光手术的核心指标。

激光手术需要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度数越高,切削量越大。若角膜本身过薄,无法满足手术所需的安全切削空间,会大幅增加圆锥角膜的风险。

 

ICL晶体植入术的“门槛”—— 前房深度不足 

前房深度指的是角膜内皮到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是 ICL 晶体植入的 “空间基础”。

ICL晶体厚度约为0.3-0.5mm,加上术后需要保留一定的前房空间(避免压迫晶状体和虹膜),因此要求前房深度至少达到2.8mm。

若前房过浅,植入晶体后会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受阻,进而引发眼压升高,长期可能导致青光眼。

| 当然,晶体植入除了ICL晶体,还有龙晶PR、PRL晶体两种,它们与ICL类似,但对前房深度的要求相对ICL略低一些(但仍有要求),为一些前房极度浅的患者提供了一线可能性。

 

近视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 年龄要求:

    18-50岁。

    18岁以下青少年视力未稳定,术后易波动;50岁以上可能出现白内障、黄斑变性等问题,影响手术效果或增加风险。

  • 度数稳定:

    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50度。

  • 眼部条件良好:

    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指标达标。

    角膜厚度需满足激光手术安全需求,防止穿孔;前房深度需符合晶体植入手术要求,避免并发症。

 

(二)禁忌症

1. 眼部疾病

  • 活动性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等):可能引发术中或术后感染。

  • 角膜病变(角膜变性、圆锥角膜等):会加重病变,甚至导致角膜穿孔。

  • 严重干眼症:手术会破坏泪膜,加剧症状,影响视力恢复。

2. 全身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影响眼部伤口愈合,增加风险。

  • 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导致眼部微血管病变,影响术后恢复,且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3. 其他情况

  • 怀孕/哺乳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状况,建议身体恢复后再考虑手术。

  • 心理障碍:对手术期望不切实际或有焦虑、抑郁等问题,可能影响手术配合与术后心态。

 

走出认知误区,科学理性决策

1. 常见误区解读

破除以下常见误解,是做出正确决策的第一步:

01.“度数越高,手术效果越好?”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度数越高,意味着可选择的术式范围越窄,对眼部条件(如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要求也越严苛,手术的潜在风险相对而言也会增加。

02.“手术能一劳永逸地治好近视?”

这是一种误解。

手术仅能矫正当前的屈光度数,但它无法改变因近视而变长、变脆弱的眼球结构。

因此,尤其是高度近视者,术后仍需像术前一样,坚持每年检查眼底,以预防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固有的高度近视相关风险。

03.“越贵的手术就越好?”

选择标准并非价格。

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可以称为“最好”,只有“最适合”。

唯一金标准是您的眼部检查数据。他人的成功案例仅是参考,绝不能作为您选择的依据。

 

2. 给高度近视者的建议:

对于高度近视者而言,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有一件事必须终身坚持:

将每年一次的全面眼底检查视为与体检一样重要的健康必修课。

这是守护您眼健康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防线。

 

转载:佛山华厦眼科|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返回
顶部
专业项目顾问 7*24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