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上的字越来越模糊,门框明明是直的,看起来却是弯的……”
半年前,68 岁的张大爷发现视力异常,就医后被确诊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医生建议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这让张大爷和家人满是疑问:这是什么病?具体要怎么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视网膜中心的黄斑区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化引起的,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黄斑是视网膜中央最重要的区域,负责我们看细节、辨颜色、读文字、认人脸的核心视力功能。当黄斑区因年龄增长出现退化,会逐渐出现三大典型症状:
·看东西模糊,即使戴老花镜也难以看清;
·直线变弯曲,比如看门框、栏杆时发现边缘扭曲;
·眼前出现固定黑影,遮挡部分视野,且会逐渐扩大。
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快速进展,严重时可在数月至数年内导致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AMD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
-
干性AMD较为常见,病情进展缓慢;
-
湿性AMD虽较少见,但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突然且严重的视力丧失。
张大爷所患的就是湿性AMD。
湿性AMD的发病与一种叫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物质密切相关。VEGF就像是一种"肥料",会刺激眼内异常新生血管的生长,这些血管不仅功能不正常,还会破坏正常的黄斑结构。
抗VEGF药物是一种能够阻断VEGF作用的特异分子,通过直接注射到玻璃体腔内,从而抑制异常新生血管的生长、减少血管渗漏和出血、稳定甚至改善视力。
抗VEGF治疗过程其实就是往玻璃体腔注药,也就是眼内注药。很多人一听说要往眼睛里打针,就会觉得特别害怕。其实,抗 VEGF 治疗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在治疗前,医生会先给眼睛滴上表面麻醉的眼药水,注射操作快,时间短,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这药要打多少针?是不是打一次就够了?”
这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但答案并非“固定数字”,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眼底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常规治疗方案为:
·初始阶段: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作为负荷剂量;
·维持阶段:之后根据病情变化,按需治疗或定期注射。
实际治疗频率和总次数需根据患者的具体响应和病情变化而定。重要的是坚持随访和定期治疗,不能因为短期效果良好就擅自停止复查和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症状隐匿,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老花眼加重” 而延误就医。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医生提醒:5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到眼科做眼底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保住视力的关键。
图源 | 包图网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