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诊室外,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排队候诊,有个三年级小孩的家长忧心忡忡:“才低年级就近视了?这手机是不是真得管严点……”这一幕,正是暑期眼科门诊的常态。
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视力的保护,刻不容缓。
孩子不同阶段检查眼睛需要做什么项目?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检查眼睛,要做的检查项目根据年龄不同有细微差异。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
2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由助产机构负责,检查眼外观、筛查眼病高危因素,做光照反应检查。
婴儿期
分别在3、6、8、12月龄时,在妇幼保健院或儿童医院眼科检查眼外观、瞬目反射、红球试验、视物行为观察、红光反射检查、眼位检查、单眼遮盖厌恶试验。
幼儿期
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检查眼外观、视物行为观察、眼位检查、单眼遮盖厌恶试验。其中,在24月龄和36月龄时应进行屈光筛查。
学龄前
分别在4、5、6岁时,每学年进行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发现异常时应进行散瞳验光,测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综合判断孩子屈光状态。
对于学龄前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非常重要,记录包括儿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验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近视家族史等相关数据,以便随时观察孩子屈光度和视力的变化情况。
带孩子定期检查眼睛,是防控近视的手段,此外,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也有帮助。
常见的儿童眼病有哪些?
1. 假性近视vs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睫状肌痉挛,散瞳后消失;需减少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需要使用放松调节的眼药水,及做视功能康复训练。
真性近视:眼轴变长不可逆,需光学矫正(框架镜/角膜塑形镜/离焦镜,等)。
2. 高度近视的危害
近视≥600度,可致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致盲风险高。
科学护眼的核心措施
建立科学用眼习惯
①遵循"20-20-20"护眼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20秒。
②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③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不低于10个小时,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优化视觉环境
①保证充足照明:读写时桌面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避免在昏暗或强光下用眼。
②保持适当距离:看电视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3倍,使用电脑距离不小于50厘米。
③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定期根据孩子身高调整,确保坐姿端正,避免弯腰驼背。
加强户外活动
①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可分次进行。
②优先选择球类运动等需要远近交替注视的活动,有助于锻炼眼部肌肉。
③阴天户外活动同样有效,自然光强度仍显著优于室内。
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1.榜样示范:减少家庭电子屏使用,共同参与户外活动;
2.及时干预:发现眯眼、歪头看物等行为,立即就医;
3.饮食营养:增加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玉米、蛋黄等,有助于眼部健康。
温馨提示
护眼不是禁止用眼,而是教会孩子科学使用眼睛。户外活动是性价比最高的 “防近武器”,定期(3-6个月)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的 “侦察兵”。“视力损伤一旦发生就不可逆,但只要早预防、早干预,就能让孩子拥有清晰视野。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做眼健康检查,别让模糊的视线遮挡了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让每个孩子拥有清晰视界,需要家庭、医疗、社会的共同接力。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舒视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